赵戒 东汉 ?年—154年 四川
赵戒公正廉明,不畏强权,大将军梁商的弟弟梁让为南阳太守时,依仗胞妹梁皇后之宠,不奉法。赵戒到州任职,立即上奏弹劾他。迁任河间相时,以冀部难理,整厉威严。任南阳太守时,纠豪杰,恤吏人,奏免中官(宦官)贵戚子弟担任县令、县长贪污渎职的人。汉顺帝时,司空郭虔被免职,赵戒特拜司空,名望益重。自汉顺帝永和六年至汉质帝本初元年(公元146年),赵戒共担任司空六年,期间三公中的太尉、司徒换了数任,唯赵戒屹立不倒。
王珪 北宋 1019年-1085年 四川成都
王珪进士及第,高中榜眼。神宗时拜参知政事。王珪历仕三朝,典内外制十八年,朝廷大典册,多出其手。自执政至宰相,凡十六年,少所建明,他上殿进呈时,称为“取圣旨”;神宗决定后,称为“领圣旨”;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,称为“已得圣旨”。时称“三旨相公”。
陈尧佐 北宋 963年—1044年 四川南充阆中市
陈尧佐进士及第,授魏县、中牟县尉。咸平初年,任潮州通判。历官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1037年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他在水利上颇有成就。为防钱塘潮,提出“下薪实土法”;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,发明“木龙杀水法”;又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。陈尧佐也工于书法,喜写特大隶书字。因其书法点画肥重,人称“堆墨书”。著有《潮阳编》《野庐编》《遣兴集》《愚邱集》等。
陈尧叟 北宋 961年-1017年四川南充阆中市
陈尧叟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年)考中状元,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陈尧叟升任宰相,兼任枢密使。陈尧叟姿貌英伟,才智过人,奏对明辨,虽元典机密军马之事,也尽能详记。他勋劳卓著,皇帝十分器重,曾赠诗答歌。宋时三司官吏,办事拖拉成习。历年文书账号,积压如山,有拖至七八年不办。他同知枢密院时,奏准由他会同三司干员集中处翊很快就处理积压文书账号21万5千余件,裁减河北冗官75员,并规定今后如再有积压,对推拖官员要深究严办。景德中,陈尧叟迂刑部、兵部侍郎,知枢密院事,兼群牧制置使,预修国史。
张商英 北宋 1043年-1121年 四川成都
宋徽宗朝官至右相,是北宋末年“绍述新政”的中坚力量,也是佛门的大居士,在中国居士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他的哥哥张唐英、侄子张庭坚也是进士,张氏“一门三进士”成为新津历史上的佳话。而张商英直言敢谏、崇尚节俭,连皇帝搞修建都要躲着他的故事,更成为中国廉政史上的美谈。
张浚 南宋 1097年-1164年 四川绵竹市
张浚进士出身,历枢密院编修官、侍御史等职。苗刘之变时,因张俊等勤王复辟有功,任知枢密院事。建炎四年(1130年),提出经营川陕建议,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。在川陕三年,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,但他训练新兵,任用刘子羽、赵开、吴玠等人,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。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,都督诸路军马。部署沿江、两淮诸军防御,并谋求北伐。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。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,谪居十余年。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再获起用,奉命督师北伐。虽初战告捷,但因部下将领不和,于符离之战大败。后又再度拜相,视师淮上,积极部署抗金措施,不久又为主和派排挤罢免。
虞允文 南宋 1110年-1174年 四川眉山仁寿县
虞允文进士出身,他在出使金国时,见其大举运粮造船,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。1161年,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,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,使“宋事转危为安” 。1165年,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,1169年拜相,任用胡铨、王十朋等。1172年,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、特进,旋即再镇四川,封爵雍国公,世称“虞雍公”。
虞允文姿貌雄伟,慷慨磊落。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,后遭逢危局,挺身而出,出将入相近二十年,史称其“战伐之奇,妙算之策,忠烈义勇,为南宋第一” 。其书法“词语详雅,气象雍容”,传世墨迹有《适造帖》《钧堂帖》等。有《虞雍公奏议》等传世,今多已亡佚。《宋诗纪要》及《宋代蜀文辑存》辑录其作品。1174年去世,年六十五。累赠为太师,谥号“忠肃”。
赵雄 南宋 1128年-1193年 四川资中县
赵雄自幼受到良好教育。1163年4月,到成都乡试考中第一名。他对南宋被逼屈辱称臣的做法,十分愤慨,以翰林学士身份前往金邦,唇枪舌战,与金世宗据理抗争。每次觐晋,提醒孝宗勿忘国耻。他建议整治河道,主张北方归附的人可以直接任吏部员外,要求解散宗庙、岳祠 冗员。然而,这些正确主张,竟同枢密使王淮意见相左,发生了激烈冲突。他罢相后,改知江陵府,他倡修江陵城防21 里,使百姓免于忧患。1194年1月18日,赵雄逝世。著有《赵雄奏议》20卷,时人编有《赵文定公遗事》1卷。总之,赵雄御敌治国的一生,是令人景仰的。
谢方叔 南宋 1201年~1272年 四川理县
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,历任监察御史,权刑部侍郎给事中。1249年为参知政事,上书论忠奸之别,请行限田法。十一年为左丞相兼枢密使,对外主张消极防御蒙古,此遂与南宋名将余玠的意见不合。宝佑三年(1255年),被宦官卢允升、董宋臣排挤罢相。宋度宗即位后,欲复用谢方叔,为贾似道所止。
杨廷和 明朝 1459年 -1529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
杨廷和年少成名,十二岁时乡试中举,十九岁时中进士,授官翰林检讨。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(明武宗)讲读。1507年,拜东阁大学士。权宦刘瑾被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、谨身殿大学士。1512年出任首辅。武宗崩后,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,立武宗从弟朱厚熜(明世宗)继位。在朱厚熜未至京师时,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,革除武宗朝弊政,受朝廷内外称赞,加左柱国。因“大礼议”事件与世宗意不合,罢归故里。1528年被削职为民,次年在新都逝世,年七十一。明穆宗时复官,追赠太保,谥号“文忠”。杨廷和善书,笔法工整。曾参与编修《明宪宗实录》、《明孝宗实录》、《明武宗实录》及《大明会典》,有《杨文忠公三录》传世。